AM594 FM107.8

臺灣公共策益等公民團體,7日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17場(「鏈結世界」系列第25場),主題:「『日』漸保守?參議院選後的日本政局走向與印太局勢」,由左至右分別是學者徐浤馨、謝文生、王文岳、王尊彥、胡瀚雯。(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週三青年日」聚焦日本選後政局 學者:臺日安全合作趨密切

(復興廣播電台記者曾子傑報導)台灣公共策益等公民團體7日舉辦第117場「週三青年日」,聚焦日本大選對印太區域之影響。國防院學者王尊彥表示,日本自民黨對臺支持堅定不移,防衛政策具一貫性與延續性,隨著中國威脅日漸強烈,臺日安全保障合作將愈趨密切。

台灣公共策益等公民團體,昨日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17場(「鏈結世界」系列第25場),主題:「『日』漸保守?參議院選後的日本政局走向與印太局勢」。

主持人、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王文岳指出,這次選舉是自民黨與公明黨自1955年以後,首次在眾參兩院都失去過半優勢,石破茂執政面臨嚴峻挑戰,黨內反彈聲浪高漲,政權穩定性大幅下降。石破茂雖表示不會對川普的關稅要求倉促妥協,但顯然處於被動。

王文岳說明,臺日關係基調不變,雙方在科技、經貿與安全領域仍會深化合作。日本國內極右勢力壯大會令石破茂政府對中態度更強硬,但同時因為日本領導力減弱,政策推進緩慢,可能讓中國在區域競爭中獲得更多操作空間。

臺灣智庫研究員胡瀚雯表示,本次選戰焦點從民生轉向「外國人管理」與「中國因素」,反映日本國內的「觀光公害」問題與國族焦慮加劇。右翼民粹政黨「參政黨」席次大增以及社運人士的反中言論,在網路上掀起話題,而外交部長林佳龍訪日具象徵意義,突顯臺、日、中、美關係的微妙轉變,對印太局勢帶來關鍵影響。

臺灣國家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謝文生預判,未來局勢仍會以自民黨和公民黨的首相為主,尋求在野的聯合執政,或是依個案合作的局面;目前最有力的在野黨仍是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會、以及國民民主黨。

他補充,選舉中的「排外風潮」可能是遭媒體渲染,主要仍是經濟結構的問題。日圓貶值造成物價波動,工資趕不上物價漲幅,中小企業勞工的相對剝奪感更是嚴重,因此傾向對執政黨投下不信任票。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助理教授徐浤馨分析,選舉結果很可能引發自民黨內逼宮,甚至在野大聯盟提出內閣不信任案,但我們更關心的是石破「親中」印象是否影響今後的臺日關係?

徐浤馨提出兩個正面觀察,首先是7月公布的《令和7年防衛白書》,仍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威脅,並明言「臺灣的危機就是日本的危機」。其次,外交部長林佳龍訪日雖是「私人名義」,但仍突破1972年日華斷交後,53年來的外交禁忌,首度有臺灣現任外交部長訪日。

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尊彥發現,自民黨在「選戰公約」中直言要強化臺日關係,並以較其他國家多出數倍的篇幅來闡述「臺灣的危機就是日本的危機」,顯示無論石破是否「續投」,自民黨對臺灣的支持立場都是堅定不移。日本的防衛政策也是一貫且有延續性,隨著中國威脅日漸強烈,臺灣的重要性也愈發重要。

王尊彥預測,雙方的安全保障合作將愈來愈密切,近年的合作演習演訓,海上防衛艦進入臺灣海峽,都有許多闡釋與研究空間。

發佈留言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