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本臺籌建於民國四十六年八月一日,初期僅設置臺北電臺乙座,為滿足廣大聽眾需求,至民國七十五年止,在全臺各地,構建完成三十一座電臺;民國八十三年起,為配合政府頻道開放政策,分別裁併宜蘭等二十九座分臺,現計有臺北總臺及臺中、高雄兩個分臺。
第四十八屆(一百零二年)-本臺榮獲金鐘「少年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八屆(一百零二年)-本臺榮獲金鐘「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六屆(一百年)-本臺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五屆(九十九年)-本臺榮獲金鐘「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五屆(九十九年)-本臺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四十三屆(九十七年)-本臺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週日廣播劇」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與我同行」榮獲金鐘「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臺灣風雅頌」榮獲金鐘「最佳企畫編劇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精靈」榮獲金鐘「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精靈」榮獲金鐘「最佳工程技術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迴旋曲」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台灣阿哥哥」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星月城堡」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浮生錄」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精靈」榮獲金鐘「綜合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台灣阿哥哥」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星月城堡」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浮生錄」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小說映像館」榮獲金鐘「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週日廣播劇」榮獲金鐘「最佳企畫編劇獎」入圍。
九十五年-本臺李瑞英小姐製作主持「采風道情」節目 榮獲「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第四十屆(九十四年)-本臺「週日廣播劇」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九十四年-本臺黃金鳳小姐製作主持「新聞最前線」節目榮獲「卓越新聞報導獎」「最佳節目主持人」獎。
九十四年-本臺黃金鳳小姐製作主持「新聞最前線」節目榮獲「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廣播報導獎佳作。
九十四年-本臺金笛導播製作主持「音樂廳」節目榮獲「最佳少年節目音效獎」。
九十三年-本臺北臺陳棋宏先生、黃金鳳小姐主持新聞最前線節目榮獲社會光明面獎。
第三十八屆(九十二年)-本臺北臺金笛小姐主持音樂廳節目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三十七屆(九十一年)-本臺北臺陳平先生主持輕鬆小站節目榮獲金鐘「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九十一年-本高雄臺李瑞英小姐、段相君小姐、杜韋先生主持 我們所關心的事節目榮獲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第三十六屆(九十年)-本臺北臺金笛小姐主持藝文之旅節目榮獲金鐘「廣播技術獎」。
第三十三屆(八十七年)-本臺北臺金笛小姐主持音樂世界節目榮獲金鐘「最佳播音獎」。
第三十一屆(八十五年)-本臺北臺小小智慧屋節目榮獲金鐘「兒童節目獎」。
第三十一屆(八十五年)-本臺北臺牟科港先生、錢麗英小姐主持華夏之旅節目榮獲金鐘「廣播新聞採訪獎」。
第二十七屆(八十一年)-本臺北臺音樂世界節目 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第二十六屆(八十年)-本臺北臺劉鵬傑先生 榮獲金鐘「廣播配音獎」。
第二十五屆(七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配音獎」。
第二十五屆(七十九年)-本臺北臺古月照今塵節目 榮獲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第二十三屆(七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第二十二屆(七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採訪獎」。
第二十二屆(七十六年)-本臺北臺迴旋曲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本臺北臺大千世界節目主持人羅琳小姐 榮獲個人技術採訪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長短調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編撰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音樂節目獎。
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主持人芸橋小姐 榮獲音樂與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配音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與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生活圈節目 榮獲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本臺北臺迴旋曲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本臺北臺生活圈節目主持人曾苹小姐 榮獲個人技術編撰獎。
第十九屆(七十三年)-本臺南臺榮獲金鐘「播音獎」。
第十九屆(七十三年)-本高雄臺榮獲金鐘「製作獎」。
第十九屆(七十三年)-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主持人芸橋小姐 榮獲金鐘「音樂與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第十八屆(七十二年)-本臺北臺迴旋曲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本高雄臺巴月枝小姐主持空中歌聲-跳躍在生活中的音符節目 榮獲個人技術獎-製作獎。
本臺南臺楊美玲小姐主持復興園地節目-榮獲個人技術獎-播音獎。
第十七屆(七十一年)-本臺北臺婦女時間節目 榮獲金鐘「兒童節目獎」。
第十六屆(七十年)-本屏東臺榮獲金鐘「撰稿獎」。
第十五屆 (六十九年)-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獎」。
本屏東臺吳福金小姐主持縣政報導節目 榮獲廣播個人技術獎-撰稿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特定對象節目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三地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光復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東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海瑞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新竹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屏東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錄音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錄音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社會服務節目優等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社會建設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臺中臺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優等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基隆臺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優等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節目優等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編輯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臺東臺榮獲金鐘「社會服務節目優等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新竹臺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優等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嘉義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十一屆(六十四年)-本中壢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十一屆(六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編輯獎」。
第十屆(六十三年)-本中壢臺榮獲金鐘「採訪獎」。
第十屆(六十三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創新節目獎」。
第九屆(六十二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節目優等獎」。
第九屆(六十二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創新節目獎」。
第八屆(六十一年)-本臺中臺榮獲金鐘「創新節目獎」。
第八屆(六十一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基隆臺榮獲金鐘「播音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臺東臺榮獲金鐘「廣播節目優等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基隆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戲劇節目最佳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優等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最佳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節目評論優等獎」。
第五屆(五十八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綜合文藝節目特別獎」。
第五屆(五十八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優等獎」。
第五屆(五十八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節目評論優等獎」。
第四屆(五十七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社會服務節目優等獎」。
第四屆(五十七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優質獎」。
第三屆(五十六年)-本新竹臺榮獲金鐘「新聞評論節目獎」。
第三屆(五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二屆(五十五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一屆(五十四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兒童節目最佳獎」。
第四十八屆(一百零二年)-本臺榮獲金鐘「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六屆(一百年)-本臺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五屆(九十九年)-本臺榮獲金鐘「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五屆(九十九年)-本臺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四十三屆(九十七年)-本臺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週日廣播劇」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與我同行」榮獲金鐘「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臺灣風雅頌」榮獲金鐘「最佳企畫編劇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精靈」榮獲金鐘「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精靈」榮獲金鐘「最佳工程技術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迴旋曲」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台灣阿哥哥」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星月城堡」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浮生錄」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精靈」榮獲金鐘「綜合節目獎」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台灣阿哥哥」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星月城堡」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音樂浮生錄」榮獲金鐘「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小說映像館」榮獲金鐘「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
第四十一屆(九十五年)-本臺「週日廣播劇」榮獲金鐘「最佳企畫編劇獎」入圍。
九十五年-本臺李瑞英小姐製作主持「采風道情」節目 榮獲「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第四十屆(九十四年)-本臺「週日廣播劇」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九十四年-本臺黃金鳳小姐製作主持「新聞最前線」節目榮獲「卓越新聞報導獎」「最佳節目主持人」獎。
九十四年-本臺黃金鳳小姐製作主持「新聞最前線」節目榮獲「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廣播報導獎佳作。
九十四年-本臺金笛導播製作主持「音樂廳」節目榮獲「最佳少年節目音效獎」。
九十三年-本臺北臺陳棋宏先生、黃金鳳小姐主持新聞最前線節目榮獲社會光明面獎。
第三十八屆(九十二年)-本臺北臺金笛小姐主持音樂廳節目榮獲金鐘「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第三十七屆(九十一年)-本臺北臺陳平先生主持輕鬆小站節目榮獲金鐘「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九十一年-本高雄臺李瑞英小姐、段相君小姐、杜韋先生主持 我們所關心的事節目榮獲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第三十六屆(九十年)-本臺北臺金笛小姐主持藝文之旅節目榮獲金鐘「廣播技術獎」。
第三十三屆(八十七年)-本臺北臺金笛小姐主持音樂世界節目榮獲金鐘「最佳播音獎」。
第三十一屆(八十五年)-本臺北臺小小智慧屋節目榮獲金鐘「兒童節目獎」。
第三十一屆(八十五年)-本臺北臺牟科港先生、錢麗英小姐主持華夏之旅節目榮獲金鐘「廣播新聞採訪獎」。
第二十七屆(八十一年)-本臺北臺音樂世界節目 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第二十六屆(八十年)-本臺北臺劉鵬傑先生 榮獲金鐘「廣播配音獎」。
第二十五屆(七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配音獎」。
第二十五屆(七十九年)-本臺北臺古月照今塵節目 榮獲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第二十三屆(七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第二十二屆(七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採訪獎」。
第二十二屆(七十六年)-本臺北臺迴旋曲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本臺北臺大千世界節目主持人羅琳小姐 榮獲個人技術採訪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長短調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編撰獎」。
第二十一屆(七十五年)-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音樂節目獎。
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主持人芸橋小姐 榮獲音樂與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配音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與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第二十屆(七十四年)-本臺北臺生活圈節目 榮獲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本臺北臺迴旋曲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本臺北臺生活圈節目主持人曾苹小姐 榮獲個人技術編撰獎。
第十九屆(七十三年)-本臺南臺榮獲金鐘「播音獎」。
第十九屆(七十三年)-本高雄臺榮獲金鐘「製作獎」。
第十九屆(七十三年)-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金鐘「音樂節目獎」。
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主持人芸橋小姐 榮獲金鐘「音樂與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第十八屆(七十二年)-本臺北臺迴旋曲節目 榮獲金鐘「綜藝節目獎」。
本高雄臺巴月枝小姐主持空中歌聲-跳躍在生活中的音符節目 榮獲個人技術獎-製作獎。
本臺南臺楊美玲小姐主持復興園地節目-榮獲個人技術獎-播音獎。
第十七屆(七十一年)-本臺北臺婦女時間節目 榮獲金鐘「兒童節目獎」。
第十六屆(七十年)-本屏東臺榮獲金鐘「撰稿獎」。
第十五屆 (六十九年)-本臺北臺音樂廳節目 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獎」。
本屏東臺吳福金小姐主持縣政報導節目 榮獲廣播個人技術獎-撰稿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特定對象節目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三地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光復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東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海瑞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新竹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屏東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特別獎」。
第十四屆(六十七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錄音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錄音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社會服務節目優等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社會建設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臺中臺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優等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基隆臺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優等獎」。
第十三屆(六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節目優等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編輯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臺東臺榮獲金鐘「社會服務節目優等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新竹臺榮獲金鐘「大眾娛樂性節目優等獎」。
第十二屆(六十五年)-本嘉義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十一屆(六十四年)-本中壢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十一屆(六十四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編輯獎」。
第十屆(六十三年)-本中壢臺榮獲金鐘「採訪獎」。
第十屆(六十三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創新節目獎」。
第九屆(六十二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節目優等獎」。
第九屆(六十二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創新節目獎」。
第八屆(六十一年)-本臺中臺榮獲金鐘「創新節目獎」。
第八屆(六十一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基隆臺榮獲金鐘「播音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臺東臺榮獲金鐘「廣播節目優等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基隆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七屆(六十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教育與文化節目優等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戲劇節目最佳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優等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最佳獎」。
第六屆(五十九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節目評論優等獎」。
第五屆(五十八年)-本苗栗臺榮獲金鐘「綜合文藝節目特別獎」。
第五屆(五十八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優等獎」。
第五屆(五十八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新聞節目評論優等獎」。
第四屆(五十七年)-本花蓮臺榮獲金鐘「社會服務節目優等獎」。
第四屆(五十七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音樂節目優質獎」。
第三屆(五十六年)-本新竹臺榮獲金鐘「新聞評論節目獎」。
第三屆(五十六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二屆(五十五年)-本臺北臺榮獲金鐘「廣播劇獎」。
第一屆(五十四年)-本宜蘭臺榮獲金鐘「兒童節目最佳獎」。
Please check your short code, no records available.
總台長的話
文案製作中文案製作中文案製作中
沿革
本台籌建於民國四十六年八月一日,初期僅設置台北電台乙座,為滿足廣大聽眾需求,至民國七十五年止,在全台各地,構建完成卅一座電台;民國八十三年起,為配合政府頻道開放政策,分別裁併宜蘭等廿九座分台,現計有台北總台及台中、高雄兩個分台。
組織編制
本台設置總台長乙位,副總台長貳位,另設置:
一、行政科 負責財務、人事及行政補給等相關支援。
二、節目科 負責廣播節目政策之制定,及節目規劃與製播等,下設廣播、新聞等二個小組。
三、工務科 負責廣播電機裝備之補保、研發、與架設等專業任務。
一、行政科 負責財務、人事及行政補給等相關支援。
二、節目科 負責廣播節目政策之制定,及節目規劃與製播等,下設廣播、新聞等二個小組。
三、工務科 負責廣播電機裝備之補保、研發、與架設等專業任務。
節目製播
一、電台定位 本台自八十四年七月一日起,定位為「兩岸資訊專業電台」,提供聽眾兩岸相關資訊,期間全體同仁辛勤耕耘,兩岸資訊節目製播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五。
二、節目規畫 將現有頻率規畫調整為第一網為「兩岸資訊網」、第二網為「文化教育網」,向中國大陸地區聽眾介紹台灣風土民情,充分發揮電台服務功能。
三、經營策略
(一) 不定期甄派節目、新聞人員赴大陸地區,錄製專訪(題)節目,並親身體驗、瞭解大陸地區發展現況。
(二) 邀請國內熟悉大陸政治、經濟、旅遊、風土民情等專家學者,製作高水準兩岸資訊節目,以服務廣大聽眾。
(三) 與熟稔兩岸事務民間機構,暨相關學術單位保持聯繫,爭取提供各類資料,俾供製播優質兩岸資訊節目,服務聽眾。
二、節目規畫 將現有頻率規畫調整為第一網為「兩岸資訊網」、第二網為「文化教育網」,向中國大陸地區聽眾介紹台灣風土民情,充分發揮電台服務功能。
三、經營策略
(一) 不定期甄派節目、新聞人員赴大陸地區,錄製專訪(題)節目,並親身體驗、瞭解大陸地區發展現況。
(二) 邀請國內熟悉大陸政治、經濟、旅遊、風土民情等專家學者,製作高水準兩岸資訊節目,以服務廣大聽眾。
(三) 與熟稔兩岸事務民間機構,暨相關學術單位保持聯繫,爭取提供各類資料,俾供製播優質兩岸資訊節目,服務聽眾。
工程設備
本台現有各式廣播機十部,總發射電力86kW,運用電腦播音自動化,聯結衛星聯播系統,作全天候廿四小時播音,並持續更新軟、硬體設施,提昇節目播音品質。
教育訓練
一、 定期開辦廣播在職訓練,邀請廣播、學界資深人員蒞本台授課。
二、 設立節目顧問審、監聽制度及指導節目製作,以充實本台同仁節目製播及主持素養。
二、 設立節目顧問審、監聽制度及指導節目製作,以充實本台同仁節目製播及主持素養。
- 頻率資訊
台北總台
AM594千赫
台中分台
FM107.8百萬赫、AM594千赫
高雄分台
AM594千赫
AM594千赫
台中分台
FM107.8百萬赫、AM594千赫
高雄分台
AM594千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