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批評兩岸協商因政治因素中斷,雙方交流冰封,海基會形同虛設,年度預算卻持續增加,海基會祕書長羅文嘉10日有感而發表示,年關將近,大陸卻有部分臺人因為各種原因形成「臺流」(滯陸臺人),海基會基於人道原則,協助相關人士回臺,並強調兩岸交流很多事不能跳過政府,必須有公權力才能處理。
羅文嘉指出,近期部份個案顯示有「臺流」情況,在大陸部分臺灣民眾因各種原因,或病重無人照顧,最後像流民、難民一樣,對岸政府也沒有照顧、處理,此前屢接獲相關請求,協助照顧滯陸臺人。
羅文嘉說明,海基會只要有資料就會協助尋找其家屬,然而有些根本沒有家屬,也有不少案例是家屬不願意與他們有任何關係,不願意把他們接回來,「這案例非常非常多」。海基會基於人道原則,協助他們回臺,若家屬不願意妥善照顧,就協調地方社會局協處。
被問到滯陸臺人有哪些情況,羅文嘉回應,個案的情況各有不同,例如有生病住院無人照顧,甚至無法支付醫療費用,也有因病故但因無親屬在大陸,不能火化遺體等。他表示,基於人道原則,不忍心讓臺人滯留大陸,但政府不可能包山包海什麼都做,而這些都是必須要處理的問題。
羅文嘉提到,兩岸從1989年開始交流,民間往來一定會遇到各種問題,這些都是海基會要去處理的基本工作,後續或可將案例去識別化後,協助國人認識兩岸交流真實情況。他提到,其實兩岸往來中,並非只有觀光或統戰,還有很多實際的真實生活。
羅文嘉強調,兩岸往來很多事不能跳過政府,「必須有政府的公權力才能處理」,大陸不能因不喜歡,一直不與臺灣民主政體產生的合法政府溝通,這是不是太可能的,要務實地解決問題。
他補充,就好像我們也可能有很多人不喜歡共產黨組成的中共政府,但是你在處理兩岸問題的時候,你無法避免要與這個政黨組成的政府打交道。
根據海基會公布數字,近年協處滯陸國人2024年有72件、2023年102件、2022年83件;受理國人在大陸失蹤案件,為2024年83件、2023年39件、2022年35件。(復興電台新聞組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