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594 FM107.8

中華經濟研究院與中共雜誌社等單位14日共同舉辦「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風險與國際挑戰論壇」 (圖片來源:復興電台記者攝)
中華經濟研究院與中共雜誌社等單位14日共同舉辦「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風險與國際挑戰論壇」 (圖片來源:復興電台記者攝)

中國推動「新質生產力」 做好與美科技脫鉤的最好準備

發布時間:2024.08.14

中華經濟研究院與中共雜誌社等單位14日共同舉辦「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風險與國際挑戰論壇」,期間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黃健群表示,中國推動新質生產力有其內部及外部因素,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中國已做好與美國科技脫鉤的最壞打算和最好準備。

黃健群說明,中國的「新質生產力」,從資料上來看「新」是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質」是數位科技下的「物質」、創新所驅動的「本質」,新型勞動者、新型勞動資料、新型勞動對象的高「質量」,也是新生產力下的高「品質」。簡而言之,就是能掌握現代技術的「新型人才」,運用數據及生成式AI等「新勞動工具」,建構「新型態」的產業與商業模式。

黃健群指出,中國提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原因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他表示,從產業發展進程來看,新質生產力旨在解決「產品附加價值太低、勞力密集度太高、資本投注過多、土地耗損過大」等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產業結構改變。

黃健群進一步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會因時空環境而「與時俱進」,從「十四五」規畫到第20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目前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8個領域,目標是在2025年將這些產業的GDP佔比從2022年的13%提升至17%,目前來看仍有好一段距離要走。

黃健群還提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透過廉價勞動力、土地等傳統生產要素,吸引全球投資,卻造成腦力/體力、沿海/內陸、城市/農村等差距,這3大差距造成中國社會內部矛盾並衝擊統治合法基礎;此外,以美國為首的7大工業國國家,在產業「去風險」戰略下,使得中國面臨貿易戰、科技戰挑戰,更促使中國加快科技自主與創新步伐,冀突破美國「卡脖子」的困境。從「三中全會」相關內容來看,他認為,「中國大陸事實上已經做好美中科技繼續脫鉤的最壞打算跟最好準備。」

黃健群強調,許多人誤解新質生產力僅聚焦在製造業,事實上它包含「圍繞在製造業的服務業,像是生產性服務業,比如說會計、金融等有助於製造業發展的服務業」,根據中國統計,目前美國生產性服務業,如谷歌、臉書等佔GDP 56%、歐盟佔39%,而中國僅佔17~18%,相比差距甚大,這是中國認為產業需要修補的「短版」。

黃健群提醒,在新質生產力指引下,未來中共將加速產業群聚,並強調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擴大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多樣化,並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相關趨勢值得持續關注。(復興電台新聞組採編)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