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Day「週三青年日」9日舉行「鏈結世界」系列第21場,主題為「世界在台灣的窗口:駐外使館大揭秘!」,邀請外交人員分享外交工作經驗,前駐荷大使李光章分享40年外交心法「瞧、橋、巧」三字訣,也就是張大眼睛仔細「瞧」、連結人群做文化的「橋」樑以及靈「巧」解決問題。
主持人、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岳指出,臺灣離開聯合國後,外交處境艱難,臺灣要在國際現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聲方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駐外人員每天都在各地努力拓展我們的國際空間。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林逸民直言,現在臺灣這片土地並沒有聯合國的代表,對聯合國來說,「臺灣就是世界上最後一片拼圖」。他指出,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協助把台灣的聲音帶出去,而長期駐守各地的外交人員還有更多任務,包括跟在地人交朋友,一起努力讓世界了解臺灣。
林逸民表示,國際情勢正在改變,不只臺灣需要重新檢視世界,世界也正在看見臺灣;期待更多青年學子參與國際事務,他建議可以透過「週三青年日」立足臺灣,了解世界,為國際承認臺灣的那一天做好準備。
前駐荷蘭大使、臺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李光章分享40年外交經驗的心法,就是「瞧、橋、巧」三字;瞧是張大眼睛仔細看、橋是連結人群做文化的橋樑、巧是靈活解決問題。
李光章也分享,駐荷時以「荷蘭」兩字為首,創作「荷舞蝶香靚境勁,蘭亭群英瞧橋巧」對聯,強調「臺灣外交人員沒有氣餒的權利」,只能憑著臺灣精神闖出一片天;另外,從過往與中國大陸周旋的韌性可以看出,臺灣是「世界的良善力量」,能協助世界解決各種困難的問題,迎向「臺灣新世界」。
他也引用外交部長林佳龍的「人人都是外交官」,勉勵現場的青年朋友關心國際與外交事務。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石原忠浩曾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擔任專門調查員,負責政治外交分析、臺灣內政與兩岸關係研究,也因此有機會在外交第一線與臺日政要的接觸,他提到,「同為民主社會,能在不同層次自由交流,是非常有意義的經驗」。
石原忠浩分析,有人誤以為日本總理石破茂是「親中派」,其實他曾多次訪臺,與蔡英文總統就「安保議題」交換意見,也非常關注臺灣海峽和平與印太自由航線議題。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表示,今天是「週三青年日」的第100場活動,週五將公布成果報告。她提到,自2023年5月以來團隊一步一腳印,走過不同議題與場域,逐步建構出一個屬於青年的發聲平臺,感謝參與者持續支持,讓平臺成為青年參與公共事務、連結世界的重要空間。(復興電台新聞組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