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594 FM107.8

時代力量23日舉行「詐騙風險感知」民調公布記者會,報告顯示臺灣存在20-30%的高風險族群,投機與缺錢呈高比例,7%~8%民眾無法識別詐騙情境,3成受害者不願跟親友分享,而將近7成民眾願提供個資協助檢調、司法單位進行查詐。(圖片來源:復興電台記者攝)

時力揭六大人性弱點三大詐騙情境 近七成民眾願提供個資打詐

春節即將來臨,詐騙犯罪也進入高峰期,時代力量23日舉行「詐騙風險感知」民調公布記者會,報告顯示臺灣存在20%-30%的高風險族群,投機與缺錢呈高比例,7%~8%民眾無法識別詐騙情境,3成受害者不願跟親友分享,而將近7成民眾願提供個資協助檢調、司法單位進行查詐。

王婉諭表示,詐騙已是臺灣最嚴峻的治安問題,平均每天報案600件,財務損失高達4億元,相當1年被騙走1,400億元,而這次民調針對投機心理、優惠衝動、情感缺口、容易信任他人、崇奢、缺錢等六大人性弱點進行探究,顯示臺灣有20-30%的高風險族群,其中「投機心理」、「缺錢」突破30%為最高,而在各種詐騙情境當中,假網購被害者約15%、假投資約有7%、假交友則有5%。

時代力量副秘書長林邑軒表示,7%~8%民眾無法識別詐騙情境,一路走到交付款項、保密不伸張的階段,3成以上不願跟親友分享,顯示詐騙情境中,創造的社會孤立與保密情境是詐團得逞、親友外界難以即時阻斷的原因。

林邑軒也提到,詐騙資訊曝光率驚人,67.2%民眾一週至少看到一次假網購、假投資69.9%、假交友43.8%,顯示詐騙資訊的攔截、下架,仍須持續與跨國社群平臺強化合作,而有52.1%的民眾認為政府在「加強犯罪罪查被及被害人保護」沒有成效。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戴伸峰分析,詐騙犯罪可能造成被害者自我概念或人際關係的破壞,然而社會卻較少對加害者進行譴責,顯示新型態犯罪與人權觀念仍需積極教育宣導,而對於冒用名人、團體的IG、FB進行詐騙情況猖獗,他指出這是詐團藉「社會信用利用」以及「資訊不對等」進行網路犯罪,後續有可能藉Line一對一的專人服務,塑造「意義獨裁性」與「求助剝奪性」,逐步設陷實行詐騙。

值得一提的是,民調顯示,83%民眾認為金管會應該加強監管虚擬貨幣,68.6%支持司法檢調能掌握民眾通聯記錄、網路足跡以查緝詐騙行為,顯示民眾願意犧牲部份隱私權,換取官方部門更強力度的打詐。

該民調以網路問卷方式,透過資料管理平臺(DMP),在性別、年齡與居住地比例分層隨機抽樣進調查,時間為2024年12月24日至29日,有效樣本1,092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7%。

民眾若有相關詐騙疑慮,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進行報案、檢舉及查證。(復興電台新聞組採編)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