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594 FM107.8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2日共同推出「走揣(tsáu-tshuē)・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與會嘉賓共同擺出「挺臺灣」手勢。 (圖片來源:復興廣播電台記者攝)

陳澄波130年特展 從北回歸線、季風、黑潮「走揣」臺灣風景

今(113)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2日共同推出「走揣(tsáu-tshuē)・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透過8件原畫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呈現臺灣北回歸線、季風、黑潮三種自然力交會而成的人文與自然風景,帶領民眾一起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這次特展讓他回想起39歲時創作紀錄片《尋找臺灣生命力》時,透過大自然來比喻臺灣,而後來他看到陳澄波的畫作,想放入紀錄片當中,卻被提醒涉及二二八政治事件應該避免,但最後他還是堅持將其放入作品,也因此展開追溯陳澄波經歷及作品的過程。

李遠指出,陳澄波曾說「紅是風,紅是火,紅是心,紅色是我傾吐在畫布上永不止息的歌。」陳澄波是用歌唱的心去面對自己的畫,他應該是一個很快樂的人,也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在多年追尋陳澄波的旅程後,今天在這裡再次與他相遇,看到畫作與臺灣植物、動物、礦物等相互結合,看到陳澄波用他的畫作,畫出臺灣真正最核心的生命力。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柏表示,在陳澄波百二紀念展之後,他一直思考陳澄波的畫除了藝術史、藝術界之外,是否還有與大眾接觸的其他面向?該會最終選擇8件作品嘗試與博物館進行對話。他也提到,北回歸線、季風、黑潮3種自然力,若單獨來「每一種都是殺傷力」,然而何其有幸祂們彼此交會在台灣,使臺灣成為幸福宜居之島,而過去旅外30年,持續思考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臺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自己家的阿公畫作中找到答案,「自然」就是臺灣宜居的答案。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探討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在臺交會所呈現的自然現象和多元物種,並發展成臺灣獨特的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現象。

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表示,很多人第一時間很難將博物館與藝術連結在一起,此次陳澄波百三特展,不僅是對陳澄波藝術成就的回顧,更是一次探索臺灣文化與自然的機會,展覽從藝術畫作著眼,結合「北回歸線」、「季風」與「黑潮」3個匯聚在臺灣的自然力,深入探討這些自然現象如何共同塑造了臺灣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是一次很特別的嘗試。

特展8幅畫作中,其中2幅〈山居(太魯閣)〉、〈東台灣臨海道路〉目前分別由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山口縣防府市典藏,此次特別從日本商借來臺,日本防府市市長池田豊、前市議會議長田中敏靖也親到場與會。

國立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在鐵道部園區展出,喜愛臺灣近現代藝術與自然博物的民眾歡迎前往觀展。(復興電台新聞組採編)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