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歐洲聯盟中心26日舉辦「科技競爭、戰略自主與歐洲整合之未來」(圖片來源:復興電台記者攝)

歐盟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中國自有品牌佔比低

發佈時間:2024.04.26

台灣歐洲聯盟中心26日舉辦「科技競爭、戰略自主與歐洲整合之未來」論壇,討論大國強權下的科技競爭、經濟安全以及歐洲戰略自主的理想與現實,會議中政大法學院兼任副教授魏杏芬從法學觀點,分享歐盟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並指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佔率僅7.9%。

魏杏芬說明,歐盟所謂的中國製造電動車(Made-in-China BEVs),超過2/3是美國及歐盟品牌的汽車,他們透過合資、收購或生產協議等方式,在中國大陸製造再出口至歐盟,其中以美國Tesla為首;而中國大陸品牌的電動車,如比亞迪、蔚來、小鵬等,在歐洲市占率並不高,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資料,從2019年的0.4%到2022年也不過是7.9%。

魏杏芬指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並非源於業者的檢舉,而是少見的依職權(ex-officio)主動出擊,執委會已掌握中國政府實施補貼的實質證據,但面對中國電動車的大量傾銷,論證有「受損之虞」(threat of injury)的法律因果關係上,仍有其舉證上的困難,並且在中國China-based carmakers策略下,許多歐美製造得到中國直接撥款、貸款、稅賦減免等補貼,其中受惠最顯著的是Tesla,已獲得超過12億人民政府的補助。

魏杏芬觀察,未來電動車以價格具結取代課稅的可能性較低,研判執委會應該會堅持完成調查並課稅;再者,中國對歐盟的報復行動是低調而審慎,外傳中國商務部對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即是針對電動車而來。然而,歐盟電動車反傾銷調查牽涉會員國內部自身利益,後續成效仍有待評估。(復興電台新聞組採編)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