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594 FM107.8

〈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碗底標籤字樣為「中華民國駐柏林大使館,100號」與「1947年8月1日」,形式上分別有打字與用印的不同,見證中華民國與德國外交史。 (圖片來源:復興電台記者攝)

外交部捐贈12件文物予故宮 嬰戲圖碗見證臺德外交史

外交部捐贈12件文物予故宮 嬰戲圖碗見證臺德外交史

發布時間:2024.08.29

國立故宮博物院29日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外交部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故宮12件文物,包含4件銅器、5件瓷器和3幅台灣近代水墨畫。文物中〈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是中華民國1935年駐德國大使館的第100號收藏,見證中華民國與德國建交的歷史。

蕭宗煌表示,這批珍貴的國家文化資產,不僅豐富故宮典藏,更透過博物館專業的保存、研究、展示與推廣,讓民眾認識臺灣外交發展的時代意涵。他也提到,2025年將慶祝故宮100週年院慶,故宮將首次赴捷克布拉格國家博物館展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以及赴法國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展出「龍展」,讓故宮文物的雋永風華登上國際舞臺,與世界締結友誼,化身最璀璨的文化外交大使。

外交部林佳龍部長表示,今年4月捷克政府通過「國家文物保護法」修正案,完成司法免扣押保障條款,確保故宮文物赴國外展出、展覽期間及展後歸運安全無處,為臺捷友好關係、我國文化外交再添里程碑。此外,外交部除本次捐贈的12件文物外,後續同意再捐贈故宮爭取入藏的5幅畫作及4幅書法,透過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動「總合外交」政策,共同形塑「部部都是外交部,人人都是外交官」的形象。

故宮副院長余佩瑾說明外交部致贈緣起,她提到2023年外交部致函表示,希望致贈故宮3幅台灣近代水墨畫,後續雙方達成共識,除三幅水墨畫外,連同1979年寄存故宮的銅器4件與瓷器5件一併捐贈故宮,並依「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作業要點」,在院內外專家審查下,經預審、初審、複審三級審查通過,最後以最高級別「國贈」正式入藏故宮。

故宮器物處副研究員張莅指出,根據1份民國46年總統府檔案,外交部當時因案獲得古物一批,並自中國銀行紐約分行運回,合計有35箱。這些古物有的成為外交贈禮,有的則分別交由公立博物館代為保存,此前提到的9件寄存古物,即是在民國68年進入故宮。

張莅說明,捐贈文物中,〈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尺寸相當「霸氣」,是故宮嬰戲圖碗系列最大的一件。值得一提的是,碗底貼著一張德文標籤「Chinesische Botschaft Berlin, Nr. 100.1.Aug.1947」,譯為「中華民國駐柏林大使館,100號」與「1947年8月1日」,形式上分別有打字與用印的不同。

張莅推測,此件嬰戲圖碗應在1935年至1941年間,屬於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柏林大使館的第100號收藏。納粹德國在1941年7月1承認汪精衛國民政府後,中華民國遂於10日撤館,後用印蓋上「1947年8月1日」,見證中華民國與德國建交歷史。

本次外交部贈予故宮的文物,分別是〈商早期 獸面紋爵〉、〈商晚期 獸面紋尊〉、〈西周中期 回首夔紋簋〉、〈漢 銅鎏金銀洗〉;〈五代 白瓷浮雕蓮瓣式注壺〉、〈元 龍泉窯 青瓷注壺〉、〈明萬曆 青花群仙圖長頸瓶〉、〈明萬曆 青花釉裏紅嬰戲圖碗〉、〈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民國黃君璧〈臺員明秀〉、〈綠野山雲〉,以及黃君璧、傅狷夫、江兆申、歐豪年、張大千聯合繪製〈河岳日星圖〉,計有4件銅器、5件瓷器和3幅台灣近代水墨畫,共計12件文物。(復興電台記者攝)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